Panasonic集團之經營基本方針 6. 經營基本方針之實踐

經營基本方針需身體力行後方能掌握。原會長高橋荒太郎曾說:「這些內容就算記在腦子裡,亦無任何用處。為了將其變成雷打不動的『準則』,重要的是須親身實踐後形成身體記憶」,他本人亦曾幫助多家集團企業完成了重建和發展。

下面為大家介紹在經營基本方針的實踐過程中,須作為前提加以理解的要點:

(1) 描繪出「應該實現的未來」,追求本質上的客戶價值

我們的目標是實現物質與精神均充裕的「理想社會」。在各個事業中皆是相同的,我們須分別描繪各個事業的理想未來,並為了實現目標而向前邁進。

此處所說的理想未來並非是現狀的延伸,亦非僅站在自身角度思考。未來人們的生活、社會、地球環境應呈現出何種狀態?需呈現出何種狀態,才能讓我們的子孫後代在物質精神兩方面均過上比現在更為幸福之生活?我們須以人為本,描繪出應該實現的未來願景。

站在上述角度往前回溯,自己的事業應該起到何種作用?自己的事業應該進行何種變革方能發揮無可比擬之作用?應採取何種手段提高競爭力?我們需認真思考上述問題,並貫徹實踐。

透過自身事業的具體商品、服務來實現理想未來,需要我們追求本質上的客戶價值。本質上的客戶價值並非過度追求性能和品質。此外,亦並非完全按照客戶所說的予以實現。我們需真正地接近客戶,看到客戶的困擾和課題的本質並預估客戶的未來,實現真正對客戶有用的內容。

我們須認真聽取現在的客戶心聲,站在客戶立場上,進一步對商品進行改良。另一方面,所謂「真正貼近客戶」是指為客戶認真設想未來生活,甚至考慮到變革社會,以此為目標,我們須為了客戶勇敢發起挑戰。

在Panasonic集團有許多根據該理念發展起來的事業。比如馬達事業。創業者在20世紀30年代,設想了今後每個家庭平均使用10台馬達的日子必將到來,由此開啟了馬達事業。此外在同一時期,為實現「讓人們更方便地獲得資訊」,還提出了以原來價格的半價為千家萬戶提供收音機的目標,成功將成本削減了一半。

實現未來之路道阻且長。實際上,從零開始的馬達事業一開始業績蕭條,甚至公司內部出現了「應該關閉工廠」的聲音。

但原會長高橋荒太郎向事業部的全體員工表示,必須貫徹實現毫不遜色的品質、成本、服務這一經營基本方針,生產、技術、業務等各部門員工皆紛紛予以回應,竭盡全力不斷改善,最終迎來了產品供不應求的景氣週期。達成如此盛況雖歷經20年,但馬達事業的發展為之後的家電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如上所述,我們須在各個事業描繪出應該實現的未來願景,追求本質上的客戶價值。

(2) 「社會正義」與「共存共榮」之實踐

既然我們是從社會獲取經營資源來開展事業,那麼就必須為了社會,正確運營這些資源,同時亦需對相關者承擔起全部責任。

除不違反法律、違背社會道德外,還需經常思考「為了社會,什麼才是正確的」,學習正確知識並付諸實踐。創業者使用「社會正義」這個詞彙來說明其重要性。將守護員工身心健康作為大前提,堅持不懈地實踐「社會正義」,為社會、行業、合作夥伴的真正發展做出貢獻。

此外,我們在開展事業時,與我們擁有特別密切關聯的——如為我們提供原料、委託工作的共榮夥伴公司、外包公司、承包商及銷售商品的經銷商及代理商等,在這些關係上,均須以共同繁榮發展為目標並付諸實踐。

作為以社會發展為目標的志同道合之士,須與這些相關者進行真誠的意見交流,促進相互理解,在商品、技術、工作改善等方面相互啟發。如此,在各方均擁有自主性之基礎上,相互協作,相互提高,發揮綜合實力,從而為社會做出巨大貢獻。這就是Panasonic集團的「共存共榮」的基本理念。

(3) 杜絕浪費、停滯、返工

根據「1.企業使命」所述之我們對利潤的理念,赤字必須被視作一種「罪惡」。但即便是能夠創造出高額利潤的事業,倘若該事業存在大量浪費及停滯現象,則表示原本可創造出更大利潤,卻選擇了安於現狀。從無法創造利潤來回饋員工、股東、社會,無法為更多客戶及未來社會做出貢獻這一角度來看,亦是一種「罪惡」。

如此一來,赤字當然是一種罪惡,而在事業中出現浪費、停滯、返工現象本身亦是一種「罪惡」。無論一個人的工作多麼微不足道,亦是為了社會的人們而存在,皆可促進社會發展。

如此思考會發現我們的事業活動本不該出現任何浪費,每個人皆應在每天的工作中注意一點一滴一分一秒的浪費情況,並努力推動改善,杜絕浪費。因此,即便是處理一顆螺絲、一張紙,我們亦要理解該工作會促進社會發展,努力將工作做得最好。

當然,工作的推動方式會與時俱進,但無論哪個時代,均須透過徹底杜絕浪費、停滯、返工現象,提高工作與事業之效率,加強現場競爭力,為社會做出貢獻。

(4) 應對社會變化

社會日新月異,變化速度亦在逐年加快。在這樣的變化中,既有衰退、消失的事物,亦有新誕生的事物,就整體來看,可以說社會在不斷發展、進步。

此外,最近亦相繼湧現出諸如地球環境問題等與發展背道而馳的社會課題。但倘若我們直面課題,努力加以解決,以更好的應對措施、全新的發展道路為目標,則可以說我們的社會是每天在變化且不斷發展的。即創業者所說的「世間萬物皆在『生成發展』的原理下運作」。

為實現物質與精神兩方面充裕的「理想社會」,我們應立足各個事業,描繪各自應該實現的願景,展望客戶的未來,以為客戶提供真正有用的商品和服務為目標。在此背景下,我們須勇敢直面變化,其中既可能充滿機遇,亦可能遍佈荊棘。

面對這些變化和徵兆,重要的是不能只看發生的表像,首先應該如實客觀地掌握真相,從正面交鋒,並在此基礎上抓住背後的大趨勢。此外,為了應對變化,即便是迄今為止非常有用的方法,有時亦不得不考慮放棄。

在應該放棄時鼓起勇氣放棄,每天皆以「日日新」的嶄新心情、嶄新方式度過。我們要保持如此心境,關注社會變化,以恒久熱情不斷發起挑戰。